古网居

读刘书民山水画:南北兼具

古网居

发布于2023-02-22

美学命题有“优美”和“崇高”二大审美形态。抒情、柔美、秀丽是‘优美”的表现形式,而雄壮、高昂、宏伟则是“崇高”的表现形式。刘书民教授的山水画,不取“柔美”,而取“雄壮”的审美形态为其主旋律,因此他的山水作品的总体面貌确有山兮海兮,雄哉壮哉之感。

  现为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的刘书民先生,早年告别家乡,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深得陇秦文化的陶冶,养成了犷悍豪爽的性格气质,于画中便表现出一种下笔重拙带涩、大方而不屑机巧的风度。“长安画派”作为现代中国画坛的一个重要画派,又直接影响了他的艺术选择。在“长安画派”的石鲁、赵望云、何海霞、方济众、刘文西诸师的指导下,他视野开阔、心胸宽广,艺术上收益极大,不仅在技艺上获益匪浅,在艺术境界及口味上也与日俱增,这是他人品画品上进的重要阶段。“文革”后,他最早考取了广州美院国画系山水研究生,在关山月、黎雄才、陈金章的指导下,悉心掌握岭南画派的各种技法与表现方式,并认真探究如何将“长安画派”的粗犷厚重与“岭南画派”的秀润清新有机结合。从此,他开始了自己艺术求索的漫漫之旅。经过近20年的不懈研究,他终于奠定了自己南北画风兼具的山水画面貌。

  事实上,南北画风融合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课题,它涉及异地文化的冲撞与融合、结构特点与方式、水墨符号转换与再造,技法的干湿皴擦与氤氲幻化、境界的苍莽悲凉与清新秀润及气候条件的南温北燥对绘画材料的影响等。在近20年的时间中,刘书民对这些问题逐一思考、实验,他自己不无感慨地说:“废画何止三千,几乎有三万!”为此,他付出了心血,额头上多了皱纹,头上出现了白发。此间,他勤奋地临习了宋、元、明诸家山水画,广采博收。又壮游南北山水,寻觅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在雄关大川中,他品味、咀嚼、思考着古今的山水表现符号,吸收了列维坦的色彩与意境,并借鉴西方现代油画和版画的效果。以滋养、丰富、补充自己的艺术。

  终于,刘书民将“崇高”与“优美”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将南北画风融合成了一体,将苍莽悲凉与清新秀润进行了互补互渗。此时的刘书民山水西,巳自成格局,个性鲜明,他构造了一个天风猎猎、海山苍苍、元气淋漓、氤氲幻化的艺术世界。

  一切艺术的境界,可以说不外乎写象、传神、造境,从对目然的模仿、生命的传达到意境的创造。艺术的根基在于对自然万物的研究、探讨、理解、认识与热爱,在这其中触及它的灵魂,而这灵魂就寓在线条、色彩和体积之中。

  南方的山北方的山,是刘书民的课堂,他称之为“造化的课堂”年过六旬的他。对三山五岳了如指掌。在山岳中盘恒,他顿生纵浪大化、与物推移之感,领略造物的奥秘与中国画表达天人合一的生生之气,并且倾心于一种具有音乐的节奏与和谐的世界。

  作为学者型的画家,刘书民确是用“俯仰自得”的精神来欣赏自然、宇亩,并跃入大自然的节律中去“游心太玄”。如此,刘书民的山水便出现了追寻无着的浑然感和音乐化的宇宙感。他的作品<山梦》《静谷》《山地耘归》《秋阳》《秋月》《粤西山乡》《岷江暮雨》等,都表现为一种“无往不复”之天地的时空意识,并且表现为一种北方血脉与南国气韵合二为一的音乐化空间境界。从作品来看,刘书民喜欢满塞的构图,这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出于一种结构的考虑。这种结构带来的直接画面效果是有骨架、有脉络、有气势,如《山梦》《静谷》等,给人以整体的雕塑般的体量感,并且有一种从二维向三维转换的视觉特征,因此,产生了比平面化传统山水强烈得多的撼动力。同时,对结构的强调使画家更注重对笔型、笔感、墨色、墨层、墨韵的选择与运用,使点、线、画在一定的秩序中组合发挥功能,从而服从于结构,并促进与加强结构所产生的张力。如《粤西山乡》点、线组合所产生的体量感与气势感;《静谷>中多次反复的厚积的墨点,因为统归于整体结构,产生了浑然的厚重感等等,都成为刘书民山水画的特点,即一种雄浑的山水之美。

  刘书民的作品,其意象归纳起来,不外乎两三种,重叠的群山、蜿蜒的河流或湍急的瀑布,抑或是树木、房屋、帆船、耕牛等,应该说是很单纯的。这是一种从写实基础上向意象的转化。转化的结果,使笔型、墨层、点、线、气、韵等出现了变化或更大的变化,遂产生全新美感。

  就笔墨而言,刘书民显然留恋“长安画派”的苍润厚重之风,这在他的作品中,不论大小,都随处可见。但是,他同时又自然贴切地融入了“岭南画派”的平和温润与清丽秀美的特点,颇有彼时“新安画派”兼具南北之风的兼容气度,这二者的结合使他的艺术结晶为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即被人誉为“笔开西岳,纸铺南粤”的艺术气概。由此可见,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形成了自己的笔墨方式。

  艺术的形式美是没有固定格式的,艺术理论在很大程度上都帝有个人的色彩。刘书民深知形式美是一种创造,茌他的作品中,每幅山水画都是一种形式的探索,对此他是倾注了满腔心血的。《山梦》以强烈的黑白对比及丰碑般的形体,演绎出造化之梦,令人遐想的首先是它那独特的形式;《静谷》则一扫古人的“三远法”,而以局部截取的方式,由形式的特定性给人以由局部见整体的视觉效果;《岷江暮雨》则以平面构成的方式去寻找形式的变化,令人在形式中咀嚼一种宁静与淡泊的诗意……

  告别了家乡,安居于岭南的刘书民,基本上是以当代人的视角去看待水墨艺术的,但是,他更重横向借鉴与沟通。这是他的成功之处,他的变革与延伸也是以横向借鉴与沟通为起点的。

  他早已不满足纵向继承了。在他的这些成熟的作品中,我们读出了他那恒定不变的精神倾向。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读刘书民山水画:南北兼具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guwanju.com/a/63f5817e8d659e0c230917b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