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网居

从本质特征看北宋官窑的鉴定

古网居

发布于2023-04-13
标签:更多>

北宋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在青瓷艺术上的成就享誉世界,也是中世纪中原文化艺术光辉灿烂的一页。多少年来国内外陶瓷学家、艺术史家一直都在学习、研究和关注北宋官窑。

  一、一个不容否定的客观事实

  南宋文人顾文荐在《负喧杂录》一书中写道“宣政间京师自置烧造,名曰官窑。”这是有关北宋官窑最早的文献记载。顾文荐是南宋时人,记载北宋晚期的事,应该有很大的可信度,因为时间相差不远。这段文字记载“京师自置窑烧造”第一个理解应该是在都城汴梁办窑场烧宫廷御用瓷器,窑址应该是在开封。但开封这个地方地理环境很特殊,数百年来黄河泛滥,灾荒频繁,地貌变化很大,宋文化层深埋地下达六七米,当年烧瓷器的窑场遗址,很难发现,至今没有发现窑址。二个理解是京师当局为满足宫廷需要,即烧御用瓷,自己投资的官窑窑场地点设在开封,在京畿地区,或附近瓷区。因为北宋围绕开封周边地区发展起来许多窑场,有水平较高,甚至高到有条件为宫廷烧御用瓷器的地步,所以北宋官窑等地有可能在开封周围京畿区域各县发现。只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确切的北宋官窑窑址问题仍就处在探讨之中。正因为如此,有人将官窑的存在加以否定,说官窑的存在纯系“子虚乌有”。这种否定也没有指出自己所持的理论根据。信口说来,未免太轻率了,在学术讨论中向古人发动进攻,或打倒一个古人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古人几百年前已离我们而去,他不会起来为自己辩解,别人爱怎么说都可以。但客观事实不容否定。从考古实践,客观存在的官窑瓷器实物,或是理论探讨等方面看,这种对官窑的否定都是站不住脚的。

  第一,顾文荐是南宋时人,《负暄杂录》是他晚年写的,他已经休闲在家,将其一生观察到宋朝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写成杂记。他是一个士大夫文人知识分子,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宋代理学,文化教育很发达,知识分子都讲究道德名节。再说顾文荐写书时已到晚年,可以说没有什么复杂的社会关系,更没有那种人是人非的个人利益纠葛。从全书看,有关官窑的内容只占全书极小部分,他有什么必要去胡编乱造一个官窑来。他在《负喧杂录》里记录的是北宋快灭亡前的事。北宋和南宋紧挨着,北宋的事,尤其是北宋晚期的事,顾文荐一定看的很清楚。大名鼎鼎,为宫廷生产皇帝用瓷的官窑作坊,其产品社会影响很大,汴京等地的社会上层恐怕不会完全陌生,顾文荐有可能看到过。所以顾文荐在《负喧杂录》中说北宋官窑的事不容怀疑,是可信的。

  第二,南宋另外一个文人叫叶寘写了一本书叫《坦斋笔衡》。书中说南宋有官窑,他明确指出,杭州南宋官窑是“袭故京遗制”,就是承袭北宋官窑而兴建起来的,考古科学完全证明叶寘的记录是真实的。杭州确实有官窑,一个叫郊坛官窑,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已发现,经过多次大规模发掘,现在建成南京官窑博物馆,一个叫修内司官窑在凤凰山麓乌龟山的老虎洞。经杭州市考古研究所科学发掘,经专家鉴定,被评为2001年十大重大考古发现。如果北宋官窑不存在还有什么故京遗制可袭?南宋官窑也无从说起。

  第三,现在分析南宋官窑各类器物,其造型的线型结构,釉质釉色,开片效果均与浙江及南方地区的越窑、婺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产品的制作工艺,艺术风格完全不同,从艺术品格上来说属北方风格,那么南宋官窑既然客观存在,艺术风格又属北方,宋人文献又明确说它袭故京遗制,北宋官窑的存在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第四,考古文物科学,不单纯是理论研究,不能撇开实物来空洞推论。北宋官窑瓷器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馆、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博物馆、私立博物馆、艺术馆、各地私人收藏家手里都有。这些艺术品件件是国宝真品,将尚存的北宋官窑实物和考古发现的南宋官窑实物对照,确实是一脉相承,共同的地方很多,相当时间以来,他比汝窑更容易了解。北宋官窑瓷器的实物客观存在,就是北宋官窑存在的根据。

  第五,根据硅酸盐科学家们的测试和模拟实验,已经做出北宋官窑的本质特征,就地取材,选用河南本地瓷土和原料配出了北宋官窑的胎、釉。凭着工匠高超的制作技巧和烧瓷工艺,烧出独具风格的北方青瓷,由于胎体内含铁量较多,釉层较厚,色调像美玉一样淡雅而光润。科学工作者据此承认北宋官窑的存在。

  第六,在河南省汝州市有一位研究汝窑,对复制汝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专家,就是朱文立先生,他告诉我,根据他烧制青瓷的经验,北宋官窑和汝窑青瓷在原料配方,烧窑方法,氛围的控制方面都完全不同。说明北宋官窑的客观存在。

  窑址的考古发现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不是唯一的问题。窑址发现了,一切都好办,窑址没发现,困难很多,但可以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仍然能解决问题,另外考古学上的许多问题需要等待,历史上许多著名的瓷器如秘色瓷问题、汝窑问题等都是因为窑没发现而争论多年,但考古工作者一刻也没有停止工作,后来因窑址发现,问题就自然解决,在等待过程中不宜轻易否定。北宋官窑窑址也一定能发现,只是需要等待。

  二、崇高的艺术风格

  研究、欣赏北宋官窑青瓷时,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从造型方面来分析,北宋官窑瓷器造型都是用简洁的线条做出雄放壮美的器形,如北宋官窑最突出的代表作品盘口直颈弦纹瓶。口部浅盘而棱角分明,颈部比较粗,只突出三条粗弦纹,增加雄壮的气势和庄重感。方斗形花盆、敛口大瓶等器物大气古朴,圈足很宽,特别简单稳重。青釉弦纹双贯耳瓶,瓜体形直颈瓶、盏托、直颈瓶、折沿盆、各类规格的洗、杯、盘、碗等,其变化也是将口部作成折沿、葵口、或内外壁加一个凸楞线,目的也就是突破其单调感。

  造型艺术特别强调古雅的格调。作为宫廷陈设的器物多学习或模仿上古三代青铜器的造型。为增加其时代特色,作的精巧玲珑,摆脱周、战国、秦汉青铜器的神秘感,特别去掉青铜器上繁缛的装饰,有西周以来礼制的庄重严肃和神圣,也有大宋王朝的通俗开放的特点。所以官窑青釉瓷通俗易懂,并不神秘。宫廷生活用具一类器物简洁实用,与宋代社会流行的民间器皿在结构上没有区别。只是因为宫廷用瓷的精致,增加了典雅和高贵。

  宋朝文学教育昌盛,理学特别发达,从宫廷到地方行政官府,从达官显贵到民间的书院都流行讲经,讲四书五经,孔孟之道提倡的理,人们崇敬一切事物都遵循理而运行。理就是性,本然的性是善良的,人们遵循理而生活,规范自己的行为,它推动着社会的文化、教育、艺术向崇高的积极的方向发展。瓷器手工业的创作思想、技术的发挥、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的受其影响。有的表现不太明显,有的表现很明显,为宫廷服务的官窑瓷器就非常明显。从官窑瓷器的群体看,非常追求理性的艺术格调,北宋官窑青瓷是生活用具和陈设艺术瓷,坚决摒弃花俏和轻薄,不讲究色彩和各类图案装饰,用简洁线条做出很有气魄的作品,它那充满理性的,内在深沉的含蓄美,令人震撼。

  宋官窑青瓷和唐代各类瓷器,特别青瓷相比,造型艺术有很大的不同。唐朝国威强大,经济实力雄厚,对外注重海外贸易和经济文化的交流,陶瓷造型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因素,瓷器造型非常活泼,格调清新,充满外国情调。宋代,特别是北、南宋官窑讲究继承传统,注重民族文化的东西。北宋官窑、汝窑、定窑、哥窑、钧窑都是一致的,都情调艺术的理性美。

  三、北宋官窑的胎体特征

  北宋官窑青瓷胎体细腻,看不到任何颗粒和断裂的现象,手感极佳,沉甸甸的,手感佳就增加了瓷器的庄重感。由于原料含铁量较高,颜色为紫褐色,刘良佑教授在台湾故宫,大陆各地博物馆,美国、欧洲、日本等地看到过收藏的北宋官窑瓷器的真品、绝品,他指出:北宋官窑瓷器“胎为灰蓝色,胎皮为灰紫色”。成型过程中对胎体的各个部位切削整齐,坯胎还要精细打磨,没有拉坯时出现的毛茬,也没有切割时留下的刀痕。颜色呈紫灰色,底足足沿露胎,颜色深褐如铁,故有紫口铁足之妙,倍受称赞。

  四、釉质和釉色

  北宋官窑由于烧成良好,釉面光亮滋润,开大山相错的纹片,有少数大片从器物的口沿一直到足边,小片纹很文静,围绕着大片问疏散开来,由于多次施釉,釉层中攒聚无数微小如珠的气泡,这就是“聚沫攒珠”这些小气泡对光波有折光散射的作用,北宋官窑青瓷的釉层玻化良好,显色很正,没有妖艳的青缘色,也没有新瓷漂浮的亮光,即一般人说的贼光,与庄重的造型很协调,给人以深沉凝重的感觉。河南地区的汝窑、钧窑瓷器上的青釉都带无青色或粉青色,微微闪现彩浊现象,北宋官窑也是如此,达到接近美玉的艺术效果。宋代的官窑、汝窑、龙泉窑均有此特点,真是巧夺天工。

  五、支烧方法

  看北宋官窑青瓷,有两种支烧方法,第一种是垫圈,或垫饼支烧,不用支钉支烧,所以器物上找不到支钉痕迹。

  第二种,支钉支烧,底部留下支烧痕迹。支钉细小,在圈足内,支钉留下的痕迹靠近足墙一侧,比较滑润不刺手。

  六、北宋官窑的辨伪

  清朝御窑厂的仿官器

  北宋官窑青瓷由于有很高的艺术性,以高贵的宫廷用瓷的品格,博得清朝皇帝特别喜欢,清代御窑厂就是仿制,所谓“厂官器”就是以仿北宋官窑青瓷为主。景德镇有雄厚的物质和工艺技术基础,它仿烧得官窑青瓷多为宫廷陈设瓷。工艺上一丝不苟,十分精美。其特点是白胎青釉,釉色为天青色。底部都写楷书或篆书本朝年款。这类器物不存在鉴定真伪的问题,主要是欣赏清代仿北宋官窑瓷高超的技术和新时代的艺术成就。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北宋官窑的假古董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区的文物市场上,有的作的很有水平,河南的考古工作者,陶瓷工艺专家,有经验的收藏家有丰富的鉴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现在我就自己接触的一些作品谈一点看法。

  1、手感沉重表现得假象

  以前,当你拿着一件北宋官窑青瓷器物沉甸甸的,凭过去古董届教授的经验,觉得手感为沉甸甸的就是好,符合古瓷沉重的要求。古董商在旧社会照真品仿制,一丝不苟照样作,烧出的仿品总和真品不同,手感上有些轻,这是由于原料加不精细,陈腐时间短,胎质稀松不致密造成的。

  真品,原料加工精细,控练成熟,颗粒细,陈腐时间长,胎料颗粒致密,比重大,所以拿到手上感觉比较重。

  假品,仿者为了加重作品的分量,时间短,古瓷手感的分量作不出来。就采取成型时从器物口沿一下逐渐加厚胎体,特别底部加厚,这样作可以增加分量,但器物线条必然改变,失去应有的清秀,器物线条变得僵硬,死气沉沉。只要用手摸口沿以下,会感到器壁很厚,不对劲,用一根小棍往器里插入测量器里器外的高度,看尺寸上的差异就会发现底很厚,不协调,这就是手感沉重表现的假象。

  2、看釉层

  真品,北宋官窑青瓷,釉面玻化程度号,有漂亮悦目的光亮感。

  假品,釉层比较厚,釉光也追求莹润,但玻化程度不够,没有北宋官窑的光亮度,猛一看釉色也纯净,几乎有点纯的过分,但有放大镜观察,会觉得釉面板滞,微微闪黄,一种没有烧熟的感觉,这也是采取降低温度,或加入减剂避成烧成青瓷釉面的浮光,贼光。

  看釉层的第二个破绽,仿品釉面开片较少,片纹也较浅。有的片纹为白色,就是玻璃刚打碎出现的纹片,少数经过处理形成浅黄色,只有一个色调,出不来金丝铁线的效果。

  真品,片纹是大片和小片相错,大片色深,褐黑色,即铁线,小片黄褐色,颜色很浅,有金丝铁线的效果。

  第三个破绽

  仿品施釉凝厚,釉面整齐,不大用裹足支烧,因为那太复杂,不容易控制,大多数采用垫饼、垫圈、少数用支钉,支钉很大,支钉断后,釉面破损处露出白胎。

  真品,有裹足支烧,支钉、垫饼支烧,工艺比较复杂,做工很精细,这是仿品达不到的。

  第四个破绽

  假品,在制瓷过程中对坯体要进行休整,修得还算精细,但和真品相比还是有破绽。器物上端,因釉层较厚,看起来还算整齐,然在器物下端修坯明显粗糙,留下凌乱的刀痕。

  真品,器皿结构匀称,规整,注重修坯,上端和下端一样整齐,平滑,看不到粗糙的地方。

  第五个破绽,施釉情况

  假品,施釉中注意到了器物的上端和中部,施的均匀整齐。器物下端、圈足施釉厚薄不均匀,也不整齐,有的釉汁流过足沿。这明显是虎头蛇尾。

  真品,北宋官窑的施釉情况体现出五大名窑的本质特点,釉面整齐均匀,没有釉面不平和流釉现象,很平整,施釉技术的高超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从本质特征看北宋官窑的鉴定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guwanju.com/a/64375ade962aedad5f04b67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