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网居

钱币拍卖的几种心态

古网居

发布于2023-02-21

近年来,钱币拍卖活动日益频繁,集币爱好者参加拍卖会的情况也愈来愈普遍。人们乐于参加钱币拍卖会是基于钱币拍卖有这样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公开性,二是竞争性。许多平时在钱币交易市场上很少露面的珍罕钱币品种常会出现在拍品目录上,加之所拍品种一般都经过专家鉴定,拍品的真伪有一定的保障,因此对普通的钱币收藏和投资者来说有吸引力。从近年来一些钱币拍卖的成交情况看,既反映出不少求购者的消费心理,亦可从中窥察出钱币交易的世相。
  一、求全型:在拍卖会上,有些钱币拍品会以高出市场价位成交,如南方某城市钱币拍卖会上有两枚流通金属纪念币“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四十周年”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分别以1100元和300元成交。这主要是有些新手收集流通金属纪念币起步较迟,尚缺这两枚龙头品种,为了买个放心,只得付出高价从拍卖会上购得。
  二、储蓄型:由于近年来银行储蓄利率已降得很低,有些人为了保值,将目光逐步转向钱币拍卖市场。他们只要觉得价格适中就买,将收藏钱币当作一种定期储蓄,这种人是典型的长期投资者。
  三、观望型:部分资深集市者在钱币价格不断升值的情势下,有一些复品意欲出让,但又感到市场价格变化莫测,于是采取观望态度参加拍卖会。他们并不急于将自己所持钱币出让,唯恐松手后价格再升,而是待价而沽。
  四、试探型:在某地举办的钱币拍卖会上,有两张号码相连品相上佳的第二版人民币叁元券亮相,结果只有一人应价,经多方打听才得知卖出、买进者竟是同一人!原来此人收藏有几十张连号码的叁元券,而以两张亮相,看看到底有多大价格回旋,以试探市场对该品种的反响。
  五、哄抬型:在钱币拍卖会上,个别出品者为自己的拍品首先叫价,有的则联络“托儿”哄抬价格。如1998年秋季某城市举办了—次拍卖会,一币商想出手两卷“熊猫”特种币,为了能卖出个好价,让其弟一同参加竞拍,将价格逐渐喊高。到11000元后再无人应标,该币商白白损失了10%的佣金,但他坦言这也是投资行为中必然会出现的风险。
  六、捡漏型:有些钱币拍卖会常采取无底价拍卖形式,由于不少大款对一些低价拍品不屑一顾,而捡漏型的参拍者有时也会买到便宜货。笔者有位老银币收藏的朋友,经常参加无底价钱币拍卖会,曾以10元一枚买回很多银毫子,其中有“民国三年袁世凯像贰角”“民国十八年孙中山像壹角”“东三省造光绪元宝贰角”等多种,而这类银毫子的市场交易价一般在十几元至数十元不等。
  七、自我保护型:在某些无底价拍卖会上,有些委拍人见拍卖过程中自己拍品的叫价离市场价差距尚大,为了防止被他人“抢漏”,自己出价收回拍品,宁愿付出佣金,来进行自我保护。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钱币拍卖的几种心态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guwanju.com/a/63f417e13336a3a86703f6d4.html

相关推荐